行业新闻

搜索:

栏目分类:

草莓灰霉病为什么不好治?先来看看这篇~

经常有草莓种植户抱怨,花果期灰霉病易爆发,一旦发生,治疗起来非常困难,到底为什么灰霉病这么缠人呢?

灰霉病怎么判断?

灰霉病是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,在草莓花期是一个高发期。种植过密,偏施氮肥该病发生较重,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,也为害花及茎。叶片染病后,多从叶尖开始,病斑呈“V”字形向内扩展,为浅褐色,稍有深浅相间的轮纹,边缘逐渐变为黄色,以后叶片干枯,表面产生灰色霉层。

1.花器发病症状

幼嫩的花器容易感病,侵染初期花萼出现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,随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通过花萼逐渐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,最后导致幼果上出现水浸状病斑。

2.果实发病症状

果实染病多发生在绿果上,侵染初期在果实上形成水浸状病斑,病害进一步扩展形成褐色病斑,并且病原菌向果实内部纵向侵染。在雨天、浓雾或高湿的环境下,病斑迅速扩展,在病果上形成灰褐色霉层,加速病害的传播。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,导致果实脱落。

3.叶片发病症状

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片上或靠近地面的叶片容易染病,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小斑点,后向外扩展,形成灰褐色水浸状大斑,部分病斑具有轮纹,最后蔓延到整片叶,导致叶片腐烂、干枯,病斑部位后期形成灰褐色霉状物。

4.叶柄发病症状

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柄处引起叶柄发病,初期叶柄颜色变浅,形成水渍状小斑,扩展后呈长椭圆形,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表面会着生灰褐色霉层。

灰霉病为啥不好治?

1.病菌繁殖速度快,孢子数量惊人灰霉病病菌的繁殖速率非常高。灰霉病病菌的英文名称为“botrytis”,来自于古希腊语,意思是“葡萄穗”。其分生孢子(感病部位上那些灰褐色的霉状物),在显微镜下就像葡萄穗一样,数量上非常惊人。在病果上用针挑上一点点灰色的霉状物,放在显微镜下,是这样的: 看不清吧,别着急,还是挑取多了,再少一点,然后用颜料处理一下,再用显微镜看看:
就这么一点点,分生孢子的数量也数不清吧。

2.病菌的生存能力很强:灰霉病病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强,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,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,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。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果实、花瓣、花萼、茎秆、叶片上存活4~6个月的时间,菌核的生存时间更长。灰霉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、植株上、大棚的后墙上、立柱上、吊线上存活栖息,通过气流、雨水、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到植株上,一旦条件合适,就迅速萌发侵染。

3.病菌易从伤口侵入:灰霉病病菌喜欢“甜嫩”,最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、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。 原因是花器上的一些分泌物会刺激病菌快速繁殖,幼嫩的表皮或成熟期的果实上一旦有伤口出现,病菌就会“循着”这些部位渗出的汁液乘虚而入。

4.湿度高灰霉病易爆发:天气是影响灰霉病发生速率的重要原因。灰霉病病菌喜欢比较冷凉的温度(18~23℃)和很高的湿度(85%以上),以及光照不足的天气。所以,连续阴天降雪或降雨的天气,灰霉病很容易爆发。

5.病菌致病力强:扩增迅速灰霉病病菌的致病能力超强,一旦侵入进植物器官就会迅速表现症状,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。因此,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菌原数量很容易爆发式扩增,稍有耽搁就会暴发流行。

如何防治?

我们需要了解灰霉病病菌在什么温湿度条件下容易滋生侵染,在植物体表面上是如何萌发侵入的,植物体又是如何应对和反应的,侵入进植物体以后是否还有机会予以控制等等,就会发现有很多机会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灰霉病发生的。

1.减少灰霉病的病菌基数

灰霉病病菌是在土壤中、植物残存组织中栖息活动的,所以,在草莓栽植之前或栽植的初期,以及开花前后,注意清理掉这些有病的枝叶、花和果等,再用咯菌腈、速克灵、异菌脲等杀菌剂全面处理土壤、幼果以及整个大棚,就可以大大减少灰霉病菌的数量。

2.及早用药进行控制

研究发现,灰霉病病菌侵染植物的时候,首先是和植物体接触,在气孔、皮孔或伤口附近,分生孢子萌发成芽管和附着胞,附着胞分泌角质蛋白酶和脂肪酶等溶解酶穿过角质层,破坏表皮层,在植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侵染爆发点,分解植物器官帮助菌丝汲取其中的营养。

3.调节好植物的生长环境

根据植物对温湿度的生长需求,尽可能地控制好棚室内的温、湿、光等条件,把白天温度控制在22-23℃,相对湿度控制在85%以下,注意通风和光照管理。 栽植的植株密度也不宜过大,阴天不浇水不喷药,秋冬春低温季节尽量在上午喷药。


上一条:助力化肥零增长,水溶肥、缓释肥仍是主力军! 下一条:蔬菜病害】秋冬季大棚蔬菜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返回列表